簡化手續、政策提倡 南京建筑垃圾資源再利用政策性落實
近日南京市政府發布《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政府投資工程,必須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這將標志著國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經提上政策得到落實!
8月21日,江蘇順嘉建設工程公司負責人陶賀柱拿到了規劃用地許可,在此之前,來自區發改部門的立項備案書已經下發。“多少年了,我們終于有了固定式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點,再也不用在工地上‘打游擊’了!”陶賀柱感慨。
近日南京市政府發布《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政府投資工程,必須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這將標志著國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經提上政策得到落實!
8月21日,江蘇順嘉建設工程公司負責人陶賀柱拿到了規劃用地許可,在此之前,來自區發改部門的立項備案書已經下發。“多少年了,我們終于有了固定式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點,再也不用在工地上‘打游擊’了!”陶賀柱感慨。

簡化手續、政策提倡,為推動建筑垃圾處置工作,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南京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政策正在破局。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二橋公園對面的順嘉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廠房。工廠內機器轟鳴,來自拆遷工地的建筑垃圾被投進流水線進行粉碎,最后在4個出料口變成不同粒徑的建筑原料。
“日產能1000噸左右,成品骨料目前主要用于燕子磯新城內的一些道路工程。”陶賀柱表示,因為政策空白,多年來他們一直依靠移動設備在各工地上“打游擊”,沒辦法擴大規模。此次市、區兩級建設部門、拆遷部門允許企業租用3年待開發地塊,他們終于有了固定廠房。
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起步并不晚。早在2014年,市墻改辦就聯合企業開展建筑垃圾生產再生磚的試點。但受制于政策空白等原因,企業缺乏盈利點,沒有熱情。
今年4月南京市政府發布《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實施意見》,明確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建設部門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多次現場調研。

解決建筑垃圾問題,首先要有處置場地。南京建設部門協調相關部門,先行嘗試開通政策綠色通道。對臨時固定設施,提出備案制和臨時規劃用地手續等簡化程序;對永久固定場地,依靠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給予手續上的支持。
“我市計劃布點19處固定式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由于永久設施建設審批周期長,先期主攻臨時固定設施。截至目前,秦淮區南部新城、溧水嘉路、棲霞順嘉3處已正常運行。上半年還新增紅山路試點項目、玄武區建筑廢棄物處置中心、雨花臺區徐工地塊廠房和高淳清揚再生資源利用廠等4處。”南京市建委建設一處處長卞媛媛告訴記者。
上月發布的《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各個環節的推進,提供了制度上、操作上的法律保障,針對市場關心的問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針對建筑垃圾混裝、亂排,意見稿規定開工前就要編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案,未備案擅自施工,將取消建筑垃圾處置費減免政策;拆除單位必須具備資源化利用的能力,否則須與有能力企業聯合招投標。
針對再生產品銷售難題,意見稿給出了重磅規定:今后政府投資工程,包括公共建筑、道路、雨污分流、河道整治等項目,必須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今后要在統一的信息平臺建立企業目錄庫和產品目錄庫,任何單位不得使用目錄庫之外的企業處置建筑垃圾。此外,市還要對生產、銷售和使用再生產品的單位進行適當扶持,研究財政補貼辦法。當然,如果相關處置企業不能在產品、環保等方面做到位,也隨時面臨從目錄中除名、納入征信“黑名單”等的懲罰。
剛剛在玄武區建設處置點的南京星葵環保科技公司項目負責人王凱說,管理辦法解決了企業后顧之憂,是“為資源化處置企業送上的政策大禮包”。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建筑垃圾年產量約占垃圾總量的三至四成,處理壓力巨大。
建筑垃圾過去大多靠填埋,不僅占用大量土地,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先行先試的加速推進和立法工作的開展,將為實現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夯實基礎。
下一步,南京建設部門繼續協同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管理辦法,完善細則,將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從過去的38%提高到明年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