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將從11個方面加強采礦用地管理 推進“凈礦”出讓!
從采礦項目用地范疇及用地方式、規劃管控、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用地計劃、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土地供應、稅費收取、采礦項目用地監測監管等11個方面,切實加強采礦項目用地管理,推進“凈礦”出讓。
湖南將從11個方面加強采礦用地管理 推進“凈礦”出讓!
從采礦項目用地范疇及用地方式、規劃管控、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用地計劃、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土地供應、稅費收取、采礦項目用地監測監管等11個方面,切實加強采礦項目用地管理,推進“凈礦”出讓。
近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湖南省采礦項目用地管理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從采礦項目用地范疇及用地方式、規劃管控、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用地計劃、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土地供應、稅費收取、采礦項目用地監測監管等11個方面,切實加強采礦項目用地管理,推進“凈礦”出讓。
據了解,采礦項目用地是指礦產資源開采活動所必須占用的地面生產用地及附屬設施用地,包括露天采場、地下開采井口、選礦區、加工區、尾礦堆放區(尾礦庫)、生活區、辦公區、廢石(土)臨時堆放區、進場道路等用地。
《意見》明確選礦區、加工區、生活區、辦公區用地應辦理建設用地審批。地下開采井口、尾礦堆放區(尾礦庫)等,可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修復計劃安排,分期、分區域辦理建設用地手續。露天采場用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也可以根據開發利用方案和生態修復方案分期分批辦理建設用地手續。
使用周期不超過兩年的廢石(土)臨時堆放區以及采礦項目在施工、建設階段確需使用的材料堆場、農用地表土剝離堆放場、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施工配套用地,可按規定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路面(含路基)寬度不超過8米、可同時服務于農村農業生活生產的進場道路可按農村道路用地進行管理。
《意見》明確納入國家和省重點項目清單、已經認定或正在創建的綠色礦山以及省級出讓采礦權涉及的采礦項目,可由省廳申請配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或批準預支騰退指標。
采礦企業將存量采礦項目用地復墾為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的,可用于本企業自有采礦項目的耕地占補平衡。
采礦項目用地全部位于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報批準該總體規劃的人民政府批準;涉及將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意見》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采用衛星遙感、鐵塔視頻等手段,加強對采礦項目用地的監測監管。
具有合法采礦權的存量采礦項目用地,按照“從舊從輕”原則,依法查處到位后辦理土地使用手續。
采礦企業在閉坑前必須落實生態保護修復主體責任。建立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履約黑名單制度,拒不履行生態保護修復責任或未按要求及時修復到位的責任主體,五年內不得參與湖南省內礦產資源開發等相關工作。